專訪健保署署長石崇良:擴增居家的醫療照顧 明年試辦在宅住院模式

元荷照護團隊
台灣面對高齡化的未來挑戰,醫療與長照機構的床位有限,發展居家醫療照護成為重中之重。健保署自2015年推動「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」(簡稱「居整計畫」),串聯醫事人員與醫療院所,鼓勵組成社區整合照護團隊,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專訪表示,居整計畫研擬納入照護機構,擴大服務範圍。此外,健保署也正規劃明年試辦在宅住院模式,納入急性醫療照護和緊急醫療等需求。
居整計畫收案超過8萬人
「我們的壽命延長,也要讓待在家裡的時間可以越來越久!」石崇良道出居家照護的目標,應該是要讓行動不便的族群,包含住宅中的輕度失能者,以及長照機構裡的中、重度失能者,都能夠就地得到醫療服務,除了慢性病照護以外,也應該擴及急性醫療照護與緊急醫療等需求,例如常見感染症也可以直接在家治療照護,包括泌尿道感染的抗生素點滴注射等醫療作為。
目前,居整計畫涵蓋居家醫療、重度居家醫療與安寧療護,提供醫師診療、藥品處方、檢驗檢查、居家藥事照護、居家護理照護、呼吸治療處置、居家安寧療護與即時電話諮詢等服務。
根據健保署統計,截至2023年5月底,全台有224個團隊、3,254家醫事服務機構參與居整計畫。此外,收案人數累積到2022年底超過8萬人。
根據本刊分析健保署資料,參與計畫的3千多家醫事服務機構以基層診所為主,佔比約7成,其餘包含居家護理所、各級醫院、特約藥局與呼吸照護所,石崇良說明,在宅醫療最重視的仍是可近性效益,基層診所不夠密集的區域,就會讓各級醫院支援。
現有居整收案限居住於住家,不含照護機構,石崇良說,健保署的下一個目標,正在評估資源,讓居家醫療整合照護服務逐步開放到照護機構。
健保署也研議推動創新的「在宅住院」計畫,並納入健保給付,將在今年9月發布計畫草案徵詢各界意見,預計最快明年試辦,石崇良也說,未來針對急性醫療照護和緊急醫療等需求可優先納入照護範圍,爭取明年健保總額預算支持。
整合居家醫療與長照支持系統
要推動在宅住院計畫,還有許多配套措施尚待建立。石崇良舉例,未來需依照不同疾病,調整醫療家訪機制,提供生理監測設備,也要結合遠距診療,並成立醫療呼叫中心,聯繫居家醫護團隊,提供24小時的緊急聯繫服務,減少個案緊急送醫的頻率,達到在家醫護照顧的效益。同時,需調整健保按月論次的給付機制,改為以個案需求為主,鼓勵服務團隊把患者留在家裡或機構照顧,也透過健保給付協助租賃在宅醫療設備。

而為了落實在地安老,石崇良也期待未來居家醫療能與長照的營養餐飲、輔具服務、復健服務與喘息服務等資源整合,居整計畫和長照體系的「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」也會整合。
過去民間反映開立「長照醫師意見書」的家庭醫師與居整計畫的醫師不同,病人需要適應不同醫師,造成民眾困擾,未來將會整合,擴大居家醫療結合長照的效益。

建立創新科技資訊平台
使用在宅醫療服務的患者,可能會由不同醫療或專業團隊共同介入,該如何垂直整合各級醫事資源?健保署正計畫建立創新的科技資訊平台,以歸人設計為主,從病人出發,整合電子病歷、長照服務、遠距醫療等相關資訊,打造醫療照顧和跨專業協作的資料平台系統,石崇良也期待,未來平台可以串聯長照資訊與遠距醫療資訊,擴大科技資訊平台的應用範圍,讓效益最大化。
在整體人口減少的趨勢下,目前高齡人口急速增加不會長久,最後仍會趨緩下降,石崇良說,落實居家醫療除了可以增加醫療可近性,以長遠的角度來看,不用蓋一大堆醫院,最後閒置浪費,在不增加醫院床數的前提下,擴增醫療量能的解方,可避免未來出現大量空床,「部署居家醫療,就是對未來社會投資的先行預測。」(轉載:第26期創新照顧雜誌)